找到相关内容383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对世间价值的契合与超越(一)

    本身。戒律,即是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如此即能净化心灵。心灵净化,即能心无杂念,入定开慧。饶益有情戒,是把拯救众生的悲愿,积极地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。令己解缚,令他脱苦,并将所修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,...的人,也无所布施的物。只求实践和发扬光大慈悲的精神,不求任何回报,这是布施的最高境界。  戒,包括止恶修善的意义。不但是消极的戒恶,更应该积极的为善。戒还可以分为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三类。...

    裴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944454.html
  • 你心里有桥吗?(2)

    抛弃自我的知见,止息一切欲念,勤修戒定慧,熄灭贪瞋痴,远离颠倒,戒律,断恶修善,努力精进,返妄归真,深入正定,不再作能起染污束缚的业,消灭再生于六道的因,以智慧剑断烦恼根,心自然与真实相应,最终必...功德,命终生此天宫。"鉴于天上之乐,难陀不再留恋人间荣华,一心戒修行,求生天上。  佛为使难陀生起出离六道之心,又带他到镬汤地狱。镬汤地狱里沸汤煮人,惨不忍睹。其中有一锅汤热气腾腾,却没煮人,难陀奇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3045662.html
  • 台湾佛教史上的艺僧

    典型的人物,有著不同的情怀和生涯。僧侣,尤其是济世有成的高僧,自离俗出家参学以来,或戒律,或深入经藏,或讲经说法、化导群迷等,一生莫不以弘法利世、普渡众生为职志。至于艺术家,则自幼习艺,或书法绘画...自福建来驻锡龙湖岩,偶至此地,以其山林之佳,遂辟茅结庐,奉龙湖岩之佛祀之,朝夕诵经,戒甚固,附近庄人乃谋建寺曰大仙岩,嗣命其徒鹤龄居之,又建一寺于玉案山之腹,后祀如来,而前奉延平郡王神位,干隆五十五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145957.html
  •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(2)

    中国与日本定祖的标准不同,对日本之注重师资思想的相承,中国则注重净业的弘扬,其选祖的条件大略如下:  一、乘愿再来,弘扬莲宗。   二、戒律,坚苦卓绝。   三、专佛号,自行化他。   四、一门...忏名之念佛   (十二祖)际醒澈悟有发菩提心信愿之念佛   (十三祖)印光圣量有蒙佛接引之念佛   中国净土宗历代祖师对净业均有很多建树,现从中抄录发人深省的法语如下:  初祖慧远为‘念佛三昧诗’作...

    杨白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147537.html
  • 密宗法义初探

    ldquo;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戒律,即是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如此即能净化心灵。心灵净化,即能心无杂念,入定开慧。在身口意三业中,按观在的形势,身业首当戒杀。当今杀心太重...那些港台和内地气功师的低劣的谈密文章,我直感到恶心。因为从其中根本看不到正信正解的成份。但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后,我感到很意外,尽管对密宗的源流和修方面的解说还不够十分精确和妥当,但对密宗与气功关系,对闻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1448201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

    研究与实践;此外,也重视三藏的註释与疏钞,依三藏圣典及其註疏建立禪修的方法与次第。此系统强调禪修者首先必须严持戒律,在戒清净的基础上修习止业处,拥有某种程度的定力后再转修观业处,次第成就七清净及十六...、数月或数年的时间精进修行佛法,才能证悟道果;  4、文字为最者(padaparama),这种人即使值遇佛法,再尽其最大努力研习与修佛法,亦都无法於今生中证悟道果。(增支部.4.133, 人施设论.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5.html
  • 略论

    没有稳固基础的法益不一家能长久。若要令正法久住则非戒律不可。十二世纪藏传承佛教的宗喀巴大师整顿教法。戒律,丝毫不犯,,给我们作出一个典型的示范。佛法兴衰关键在于戒法。离开戒法,任何的苦口婆心、代世导...略论戒   弘扬  内容提要:《楞严经》中的四种清净明诲,是佛教戒律的本意,也是三学中最根本基础的内容。本文从分析四种明诲的历史意义出发,探讨了戒与不戒的异熟与等流果的差别与联系。阐述了...

    弘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249703.html
  • 印光大师的普陀山胜缘

    念佛数百声而往生后,修净土法门者渐多。  印光大师于光绪十九年(1893)的护藏来山,在大师精研佛学、戒律、专修净业的影响下,更使普陀山的念佛道场如雨后春笋似的发展起来,至今仍流传不息。  清末...促进了普陀山净宗的发展  普陀山的净宗,元、明两朝乏人修。自清道光九年(1829),僧定智住普济寺后,始有转机。其后又经在经昌茂(1766~1848)、立山满圆(1825-1889)、化闻福悟(...

    林克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2550487.html
  • 玄奘学概论(1)

    与沙门慧永驻锡的西林寺,同为戒律纲纪的僧团。庐山僧团的建立,得力于道安圆寂后“广律”的译出,这个团体与佛图澄、道安僧团最大的不同点,为除了出家人外,尚有在家信众共同参与和修,此即以念佛求往生净土...印度佛教史上有多次的佛经结集,第一次结集是佛入灭时,因有愚痴比丘认为以后可以不受戒律拘束而感到快慰,于是佛陀大弟子摩诃迦叶出面主持,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,因参与者为五百开悟高僧,故称“五百结集”,此次...

    黄运喜 编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0550876.html
  • 南山律学研究的新面向——代序

    他只是天生来示现“戒”而已,对于佛教中的其他事务一概不予关怀和理解,从而将律祖虚拟化成深藏山林、不食人间烟火的冷峻律师形象。在这种图像下,不少南山律学的追随者,总在不知不觉中,走入了戒律的象牙塔中:他们对于律学的解释“一切从严而判”,而不考虑时代、因缘与根器的差别相。时时以戒律的形象为己任,在心理上极满意于这样的形象外表,而忽略了“自然与平凡”的修道气质。他们对于环境的选择与安排,也绝对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350960.html